市場趨勢

市場趨勢|【食品標示法規】有效日期怎麼訂?從定義、標示到評估流程一次看懂!

本篇文章於 2025/10/02 首次發佈


目錄


▍前言

市場趨勢|【食品標示法規】有效日期怎麼訂?從定義、標示到評估流程一次看懂!-主圖

在臺灣食品的保存期限與有效日期標示,受到《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的嚴格規範。根據該法第 22 條第 1 項第 7 款,食品及食品原料的容器或外包裝,必須以中文或通用符號清楚標示有效日期,以確保消費者能正確辨識食品的安全期限,保障食用安全。
 

▍有效日期和保存期限的定義與標示方式

有效日期的定義

「超過此日期,產品已不適合食用」,也就是安全性的最終期限常用在容易腐敗或變質的食品(例如鮮奶、鮮魚肉品、即食便當)。

保存期限的定義

「在此期限前,產品能維持其特有品質」,也就是品質維持的時間範圍。常用在相對穩定、不易腐敗的食品(例如餅乾、罐頭、泡麵)。

如何正確標示有效日期?

為了讓消費者清楚辨識,食品業者需採用以下清晰格式標示日期,例如:

  • 西元格式:2011年3月1日
  • 民國格式:100年3月1日

不建議使用可能引發誤解的日期格式,例如:

  • 英文月份可能不被熟悉:01.MAR.2011
  • 不明確的數字排列:04.01.2011

若業者仍使用「日/月/年」格式,應在包裝上加註說明,如「日/月/年」,以避免誤解導致誤食。
 

▍食品有效日期怎麼決定?業者需遵循的 6 大評估流程

市場趨勢|【食品標示法規】有效日期怎麼訂?從定義、標示到評估流程一次看懂!-2

食品有效期限的訂定,牽涉到製造過程、原料特性、包裝方式、運輸條件與儲存環境等多種因素。食品業者應透過科學方法進行評估,或委託專業單位試驗,以確保標示的日期合理、準確且符合法規。

① 分析食品劣變因子

評估會導致食品變質的關鍵條件,例如:
  • 酸鹼值( pH )、成分種類
  • 微生物生長潛勢、氧化風險
  • 包裝密封性與儲存溫度、光照影響等
  • 水分活性( Aw 值 ):指食品中可被微生物利用的水分含量

② 選擇評估方法

根據食品特性,選擇適合的評估方式,包括:
  • 微生物分析:觀察細菌、黴菌的生長情形
  • 感官測試:檢視口感、氣味、色澤等消費者接受度
  • 理化分析:監控營養成分變化、質地變異、氧化程度等

③ 制定評估計畫

規劃完整的測試時程與取樣頻率,確保資料具代表性。例如:高水分食品需縮短觀察期,乾燥食品則可拉長測試週期。

④ 執行評估與紀錄

按照計畫進行測試,記錄各項數據,確保資訊完整、具可追溯性。

⑤ 綜合判定有效日期

彙整評估結果,依據相關法規與品質標準,確定產品安全的保存期限。

⑥ 上市後持續監控

產品販售後仍應進行流通環境下的品質監測,根據市場反饋及實測數據,必要時修正有效日期。

 

▍結語

透過科學評估與持續監控,有效日期不僅成為食品安全的防線,更是業者信任度與品牌形象的關鍵。明確、正確地標示食品保存期限,是保障消費者健康的重要責任,也有助於企業遵法經營、永續發展。
 

文章更新日誌

  • 2025/10/02:首次發佈
 



\\ 與晟桂草本聊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