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前言
歷經長時間新冠病毒疫情窘境,對我們的生活造成了不少的衝擊,讓更多人更加珍惜自己的健康,以保障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也因為越來越多的人遭受亞健康的問題,了解預防醫學的概念和方法可以幫助民眾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習慣,意識到防護的必要性,減少患病風險,並改善亞健康狀態。
參考資料
World Rev Nutr Diet. 2020;121:66-72.
Nutrients. 2020; 12: 204.
World Health Statistics 2020 (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 May 2022 )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2017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2019.10.15
⎮何謂預防醫學?
當提到預防醫學,您知道是什麼嗎?預防醫學主要有兩個目標,一是促進健康,二是預防疾病。目標看起來很簡單,實際為用各種預防方式來阻止疾病發生,幫助人們遠離罹患疾病時所需要承受的治療。
預防醫學的核心理念是讓我們能夠保持身體健康,減少疾病的風險,從而提高生活品質。簡單來說,最核心的概念就是「預防勝於治療」。在民眾健康活蹦亂跳時就懂得趨吉避凶,尤其在流行病毒、慢性病的壟罩下,許多疾病可以透過預防控制得到很好的效果,大幅降低發病機率,因此探討如何防範疾病發生是相當重要。
預防醫學的核心理念是讓我們能夠保持身體健康,減少疾病的風險,從而提高生活品質。簡單來說,最核心的概念就是「預防勝於治療」。在民眾健康活蹦亂跳時就懂得趨吉避凶,尤其在流行病毒、慢性病的壟罩下,許多疾病可以透過預防控制得到很好的效果,大幅降低發病機率,因此探討如何防範疾病發生是相當重要。
⎮預防醫學中的「三段五級」
說道預防醫學 ,在公共衛生專業來看,有一預防策略系統「三段五級」,這套策略將預防分為三個階段,其中再分為五個級別,從促進健康、保護健康、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到減輕病情或防止復發等。透過不同級別的預防措施,中止或減緩疾病的發生,進而維護整體社會的健康平衡。
三段五級的「三段」與「五級」有哪些:
➧ 第一段預防:
第一級為健康促進:
-
良好營養攝取
-
加強衛生教育
-
注重個性發展
-
定期健康檢查
-
提供合適工作
-
婚姻座談與性教育
-
遺傳優生保健
第二級為特殊保護:
-
實施預防注射
-
健全生活習慣
-
攝取特殊營養
-
去除致癌物質
-
改進環境衛生
-
避免職業傷害
-
預防意外事件
➧ 第二段預防:
第三級為早期診斷(發現)早期治療(疾病控制) :
-
找尋病例
-
篩選檢定
-
特殊體檢
-
治療和預防疾病惡化
-
避免併發和續發症
-
縮短殘障時間
➧ 第三段預防:
第四級為限制殘障避免惡化:
-
適當治療以遏止疾病的惡化並避免進一步的併發症和續發疾病
-
提供限制殘障和避免死亡設備
第五級為復健(恢復常態):
-
心理生理和職能的復健
-
提供適當的復健醫院
-
設備和就業機會
-
醫院的工作治療
-
療養院的長期照顧
當身體開始發出警訊,受到疾病侵害之前,提早發現、提早治療或是有效預防都是關鍵的停損點。透過早期預防積極做法,轉換消極治療,以提升整體的健康狀態。
多數疾病的發生和飲食、生活習慣與環境有著密切關係,因此,為了達成健康維護與疾病預防之目標,必須採取多元化的措施,包括整合均衡營養、規律的生活作息、適度的體能活動、良好的環境,避免危害健康。除了注重日常生活,定期進行健康檢查等措施也是相當重要,透過預防措施,能夠在健康異常發生之前提前發現,防範慢性疾病的發生,維持身心健康,並提升生活品質。
⎮預防醫學的重要性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 WHO 的最新統計,因為疫情的關係造成重大性的醫療支出,在衛生福利部統計全國老年人口中,處於健康及亞健康狀態約占 70%,亞健康至衰弱前期約占 20%,衰弱狀態則占 10%。在亞健康的狀態並無明顯的症狀,卻是許多疾病的起始點。由於亞健康狀態的症狀多樣而且沒有一定,以為是小痛小病就容易被忽略未能及早重視,最後可能演變成嚴重的問題。
界上沒有後悔藥,很多事情來了後悔就來不及了,健康亦是如此。雖然有許多的疾病能透過事後的控制得到很好的效果,但是大部分的人都很會忍耐,等到被診斷出疾病的時候,通常已經很晚了,這個恢復的過程就需要花更大的心力去治療,心理狀態也會有不少的壓力。 傳統醫學主要是診斷疾病與治療疾病;預防醫學包括營養醫學與功能醫學,是要找出引發症狀的源頭,從日常飲食與生活習慣來調整,來幫助民眾恢復身體原有的健康功能。
界上沒有後悔藥,很多事情來了後悔就來不及了,健康亦是如此。雖然有許多的疾病能透過事後的控制得到很好的效果,但是大部分的人都很會忍耐,等到被診斷出疾病的時候,通常已經很晚了,這個恢復的過程就需要花更大的心力去治療,心理狀態也會有不少的壓力。 傳統醫學主要是診斷疾病與治療疾病;預防醫學包括營養醫學與功能醫學,是要找出引發症狀的源頭,從日常飲食與生活習慣來調整,來幫助民眾恢復身體原有的健康功能。
⎮預防醫學的飲食
良好的飲食營養攝取是維持健康不可或缺的關鍵因素,就像是電動汽車不斷有電力輸入,提供身體所需的營養素,促進正常的生理機能與代謝作用。根據最新的國民營養調查顯示,民眾的六大類食物攝取極端不平衡,礦物質與維生素的攝取也是甚少。
現代人的工作忙碌,常常得靠外食來解決三餐,這樣的飲食習慣卻難以維持均衡營養的攝取。當自己想準備豐盛健康的食物時,但卻因為時間與方便性的考量而放棄。
這時站在預防醫學的基礎上,經由飲食預防或減緩病程、減輕症狀,這個就是營養醫學的範疇,但是就如上述所說國人長期飲食不均衡、營養素失衡,六大營養素無法面面俱到,因此保健營養品就顯得十分重要,包含保健食品或健康食品可以補充飲食所缺失的營養素,幫助大家在預防保健的路上更加順暢。
現今有越來越多人開始重視預防醫學,希望透過調整良好的飲食與生活習慣,使用食品補充劑可以降低疾病相關事件的發生率和醫療保健成本支出。尤其是在老齡化人口中,心血管疾病和骨質疏鬆症等慢性病的負擔,一項更大的挑戰,有針對性的膳食補充可以產生重大影響。以維持身體的理想狀態,來減少未來的疾病發生,所以這時候保健食品的出現就是最好的方式。
現代人的工作忙碌,常常得靠外食來解決三餐,這樣的飲食習慣卻難以維持均衡營養的攝取。當自己想準備豐盛健康的食物時,但卻因為時間與方便性的考量而放棄。
這時站在預防醫學的基礎上,經由飲食預防或減緩病程、減輕症狀,這個就是營養醫學的範疇,但是就如上述所說國人長期飲食不均衡、營養素失衡,六大營養素無法面面俱到,因此保健營養品就顯得十分重要,包含保健食品或健康食品可以補充飲食所缺失的營養素,幫助大家在預防保健的路上更加順暢。
現今有越來越多人開始重視預防醫學,希望透過調整良好的飲食與生活習慣,使用食品補充劑可以降低疾病相關事件的發生率和醫療保健成本支出。尤其是在老齡化人口中,心血管疾病和骨質疏鬆症等慢性病的負擔,一項更大的挑戰,有針對性的膳食補充可以產生重大影響。以維持身體的理想狀態,來減少未來的疾病發生,所以這時候保健食品的出現就是最好的方式。
⎮預防醫學從現在開始出發
飲食西化的關係,現代飲食天平極端偏向精緻文化那頭,根據國民營養健康調查指出,多數人普遍蔬果量不足、膳食纖維攝取不足、鈣質攝取不足等等營養素的不均衡,在這樣的潛移默化下,許多文明慢性病悄悄地蔓延在生活當中。
而在近年來,社群媒體開始有健身、綠拿鐵等健康意識正抬頭,可以了解其實預防醫學已成為當今社會健康管理的重要焦點。除了日常飲食、運動、定期健檢等預防疾病的發生,保健食品也開始受到廣泛關注。
依照以前的觀念只能依靠藥物來治療疾病,現在我們要加入預防醫學觀念在生活當中。當體力不像之前這麼好了、氣色突然好差,這時候該檢視一下自己的飲食習慣,多攝取天然的食物,蔬菜與水果,提升膳食纖維與植物化學素的攝取,這些小小的分子能夠不經意地改變身體的狀態哦,但是現在人忙碌的程度真的無法吃足所需營養,這時候保健食品就是一個推動健康的好幫手。
了解來自天然成分的保健營養品,內容物含有很多成分都是研究表明對身體有實質幫助的,以簡單、方便、無添加、無害的營養保健品,來預防疾病的發生,達到調理生理機能、提振精神、甚至可以延緩病情的發生。
而在近年來,社群媒體開始有健身、綠拿鐵等健康意識正抬頭,可以了解其實預防醫學已成為當今社會健康管理的重要焦點。除了日常飲食、運動、定期健檢等預防疾病的發生,保健食品也開始受到廣泛關注。
依照以前的觀念只能依靠藥物來治療疾病,現在我們要加入預防醫學觀念在生活當中。當體力不像之前這麼好了、氣色突然好差,這時候該檢視一下自己的飲食習慣,多攝取天然的食物,蔬菜與水果,提升膳食纖維與植物化學素的攝取,這些小小的分子能夠不經意地改變身體的狀態哦,但是現在人忙碌的程度真的無法吃足所需營養,這時候保健食品就是一個推動健康的好幫手。
了解來自天然成分的保健營養品,內容物含有很多成分都是研究表明對身體有實質幫助的,以簡單、方便、無添加、無害的營養保健品,來預防疾病的發生,達到調理生理機能、提振精神、甚至可以延緩病情的發生。
晟桂科研重視預防醫學,把關最優質的保健食品原料
以無憂、安全、天然、專研,把關最好的食品原料,將天然食材化為身體所需營養,超前預防掌握健康先機,遠離疾病擁抱彩色人。
生晟桂科研研選國際專利原料,給予全面的健康與保健食品的建議。
提供多方面的健康營養建議,維持健康不是一蹴可及的事情,天天補充才最佳選擇,從現在開始為健康打下穩定的基石,遇見未來閃耀的自己。
參考資料
World Rev Nutr Diet. 2020;121:66-72.
Nutrients. 2020; 12: 204.
World Health Statistics 2020 (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 May 2022 )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2017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2019.10.15